约克大学环境科学教授博克斯尔表示,研究结果令人担忧,因为这可能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和药物失效的重要原因。
同时,地方借势借力,还推动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老大难问题。两年问责干部超1.8万人截至2017年底,我国正式完成对31个省区市的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
数据显示,第一轮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这一次,范围更广、手段更丰富。各省区市整改方案要在30天内上报国务院,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并且同步对外界公开。另外,根据安排,督察组组长通常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意见》提出,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加大税收、资金、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
贺克斌说,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中国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而直立行走的人类,200万年前才刚刚出现。
201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将使地球表面的大气波动更为剧烈,高温、干旱、酷寒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将更加频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参与)(三)健全管网建设质量管控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协同联动,强化指导督促。市政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应当依法规范接入管网,严禁雨污混接错接。
严格排水管道养护、检测与修复质量管理。二、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一)建立污水管网排查和周期性检测制度。
加强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本地区三年行动细化的工作目标于2019年5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备案。要提升自备水污水处理费征缴率。建立健全小散乱规范管理制度。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集聚区应当按规定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于排查发现的市政无主污水管段或设施,稳步推进确权和权属移交工作。实施管网混错接改造、管网更新、破损修复改造等工程,实施清污分流,全面提升现有设施效能。(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管网专业运行维护管理机制。
鼓励城市污水处理厂向公众开放。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排水设施工程质量监督。
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费价机制,落实政府责任,调动企业和公众各方主体参与积极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
落实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基于GIS系统的动态更新机制,逐步建立以5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机制和费用保障机制。按照设施权属及运行维护职责分工,全面排查污水管网等设施功能状况、错接混接等基本情况及用户接入情况。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原则上应当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排水管网运行维护主体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定额实施运行维护,根据管网特点、规模、服务范围等因素确定人员配置和资金保障。(上述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参与,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新区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应当与城市开发同步推进,除干旱地区外均实行雨污分流。
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形成与推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整治沿街经营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污水乱排直排,结合市场整顿和经营许可、卫生许可管理建立联合执法监督机制,督促整改。
鼓励居住小区将内部管网养护工作委托市政排水管网运行维护单位实施,配套建立责权明晰的工作制度,建立政府和居民共担的费用保障机制。住建部网站10日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
三年行动要实事求是,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定出硬目标,敢啃硬骨头,扎实推进,全力攻坚,为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打好坚实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结合,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集中攻坚,重点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加快补齐污水管网等设施短板,为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结合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体系,压减审批时间,主动服务,严格实行限时办结。(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路由、用地和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加快设施建设,消除管网空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牵头,市场监管总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参与)(二)规范工业企业排水管理。
对人口密度过大的区域、城中村等,要严格控制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入驻,避免因排水量激增导致现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超负荷。目标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负责指导和督促各地开展)(二)强化督促指导。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自觉维护雨水、污水管网等设施,不向水体、雨水口排污,不私搭乱接管网,鼓励公众监督治理成效、发现和反馈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五、强化责任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各地要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排水(城管)等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对接入市政管网的工业企业以及餐饮、洗车等生产经营性单位的监管,依法处罚超排、偷排等违法行为。城市人民政府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负总责,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河长、湖长作用,切实强化责任落实。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建立健全市政管网私搭乱接溯源执法制度。(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参与)(三)完善河湖水位与市政排口协调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4月29日(此件主动公开)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制定本方案。)(二)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财政部参与)四、完善激励支持政策(一)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控制河湖水体水位,妥善处理河湖水位与市政排水的关系,防止河湖水倒灌进入市政排水系统。